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屯門死亡彎位 櫃車載20噸貨翻側 拖架車遭壓扁 司機分屍

                                    【本報訊】屯門龍富路「死亡彎位」昨發生車壓車恐怖奪命意外,過去11年多以來,同一位置至少已發生過六次貨櫃車翻側意外。昨日一輛貨櫃車在該處失控翻 側,並倒向對面行車線將一輛剛駛至的拖架駕駛艙當場壓扁,拖架司機遭分屍慘死;肇事貨櫃車司機奇蹟大難不死。警方不排除有人超速掟彎及運載的20噸膠珠擺 放不穩肇禍,事後以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將肇事司機拘捕。
記者:陳天華 張家豪 詹家志

死者譚熾成(69歲),人稱「譚叔」,與妻子居住在沙田隆亨邨一單位,他在一間物流公司工作約八年,事發前完成第二轉車,將一個40呎貨櫃送往屯門內河碼 頭後,再準備前往葵湧碼頭取櫃,豈料途中飛來橫禍。事發後,公司兩女職員趕抵現場,眼見殘鐵肉碎混成一片的車頭,不禁激動落淚。
事發於昨晨11時 許,44歲姓黃司機駕駛40呎貨櫃車,運載一批膠珠前往龍鼓灘的貨櫃場,當駛至龍富路天橋近龍逸邨對開一個彎位時,突然失控向右傾側,左邊車轆離地,車身 貼著路中1米高的石壆擦行,弄得飛沙走石,掃毀四個交通指示牌,最後貨櫃車全車翻側,車頭壓著路壆,貨櫃則翻落相反方向的行車道快線上。

死者曾閃避被阻直衝

當時,譚叔駕駛的貨櫃拖架正沿對麵線的龍富路快線出荃灣,據目擊者及現場煞車痕推斷,當時他在對方貨櫃車翻側前大約40米已經見到險狀,並且一度扭左及急 煞閃避,但是被慢線兩泥頭車所阻,被迫繼續沿快線直衝過去,結果路上留下40米車胎痕後,翻下的貨櫃頂部的尖角位,正正壓向譚叔的拖架駕駛艙,尖角如刀插 穿譚的車頭擋風玻璃,繼而直插譚叔的胸口,因為撞擊力猛,譚當場被分屍,軀體支離破碎。
大批消防及救護員接報趕抵,赫見拖架車頭摺扁如同廢鐵,並遍佈恐怖肉碎及淌著鮮血,譚叔被鐵支及汽車零件包裹著,面部凹陷血肉模糊,頭顱連肩膀被劏開,右手前臂及腳掌甩脫,死狀恐怖。消防員用工具切開變形的車頭,把血淋淋殘肢一一取出,再用紅布蓋著。
另一廂的肇事貨櫃車姓黃司機,則在意外中從車廂跌落路壆邊被困,痛苦呻吟,由消防員救出送院,他奇蹟地僅頸部及雙腳擦傷,現時情況穩定。


肇事司機奇蹟僅擦傷

警方調查發現,譚車後面有兩條40米長煞車痕,一直伸延至慢線,因急煞導致拖架與車頭形成V字形,而翻側貨櫃車在路壆拖行約30米,車頭損毀嚴重。警方新 界北交通意外調查組彭傳光稱,肇事貨櫃最高載重量是38噸,而當時貨櫃載有20噸膠粒,故該車無超載,現正循車速及櫃內貨物擺放是否安全等方向調查。
受 到意外影響,現場來回四線全線封閉,交通嚴重擠塞,車輛改行龍門路。現場雖並非交通黑點,但意外頻生,一直被視為暗藏危險的「死亡彎位」,自2002年通 車至今,連同今次車禍同一位置已發生至少六宗貨櫃車翻側意外。


彎位急 壆矮 難起阻擋作用

55,091
■貨櫃車翻側越過對麵線,壓向對面剛駛至的拖架駕駛艙。陳天華攝
【本報訊】昨發生翻車奪命意外的屯門龍富路天橋彎位急,路中分隔石壆僅高約一米,有司機稱一旦發生翻貨櫃意外,石壆便起不了阻擋作用,會發生像今次的車壓 車慘劇,希望當局作出改善加高石壆。警方新界北交通意外調查組署理警司彭傳光指道路設計合規格,對於應否加高路中石壆,警方會與路政署就今次事件進行商 討。運輸署發言人稱,十分關注昨日屯門龍富路發生的交通意外,會因應警方的意外調查報告,考慮是否須要作適當改善措施。

同路段曾有司機拋出車亡

現場龍富路天橋自2002年3月通車以來,包括昨日的慘劇已發生過六宗貨櫃車翻側意外,2003年曾有司機被拋出車外死亡;亦曾有翻側貨櫃車險衝出橋面。 駕駛貨櫃車多年的李先生批評現場彎位急及石壆矮,一旦發生意外貨櫃翻過線實難避免。姓邱司機稱,天橋彎位設計危險,入彎一定要慢,貨櫃載貨重心高,行車太 快易翻車。
屯門區議員陳雲生認指肇事現場不時有貨櫃車違法超過現場路面時速限制的70公里飛馳,部份更達約100公里。希望司機自律及促請警方加強打擊。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卓輔明稱,貨櫃車行駛中貨櫃翻側,主要是載貨傾向一邊不平均,又或車速太快,若高速入彎更易生意外。他呼籲職業司機載貨入彎時最高時速應在20至30公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建築系系主任陳子明不評論事件,他認為分隔石壆高一米設計正常,太高可能阻礙司機視線,以及一旦有意外時可能阻礙消防救援工作。他強調,若按路面車速限制行車,不會出現翻車問題。

                                    【本報訊】「爸爸本來可以退休,但怕悶冇嘢做,繼續揸貨櫃車,結果搞成咁……」譚叔的幼女昨在現場路祭,指父親揸貨櫃車數十年,素來安全謹慎,豈料今次無 辜被連累慘死。死者現任妻子甫到現場,即按捺不住跪地抱頭痛哭,離開前更多次回望丈夫魂斷處,盡顯情深。

妻跪地哭聲悽切

警方為免死者親友太過難過,待仵工將支離破碎的遺體運走後,才帶領親友到場拜祭,譚妻與幼女望著血跡斑斑、爛如廢鐵的車頭,淚水奪眶而出,譚妻最是激動, 跪地嚎哭,哭聲悽切。她在場逗留一小時後,由親友攙扶離去,臨走前,多次欲上前細看貨櫃車頭,聲稱找回亡夫證件,親友為怕她傷心而勸止,她只好不斷轉身遙 看貨車車頭。
譚叔幼女指,父親有兩段婚姻,她是第一任妻子所生,對上還有一名居住內地的胞姊,母親離世多年,父親才再娶了現任妻子,兩人居於沙田,婚後沒有再生,生活愉快寫意。她形容:「爸爸為人好好,凡事有商量,好易相處。」
她 續稱,姊妹倆雖然已成家立室,惟父親每月都會與她們見一至兩次面,最喜歡弄孫為樂。父親其實已是半退休,生活無憂,他是為打發時間才做下去,生前駕車態度 認真,從未發生意外。家人路祭期間,譚叔的同事亦到場拜祭,並指他為人隨和人緣好,工作勤奮肯幫人,對他意外身亡深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