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手機清潔有秘方 酒精抹機最傷mon

外國研究發現,我們每時每刻拿住的手機比廁所板更骯髒,那你的手機又有多髒呢?
記者:魏嘉琳攝影:李漢基

動記者街頭訪問了十多名 市民,他們表示手機會碰到面部,會沾上面油,還有手指、耳朵等部分。至於女生化妝時,粉底及化妝品也會弄髒手機屏幕。受訪者亦表示,會把手機放在褲袋、手 袋、餐廳的枱面,更有人放在廁所裡!但當中只有一半人會定期清洗手機屏幕,有些會用紙巾、洗眼鏡水或消毒酒精擦一擦。不過這樣是不對的!

清 洗屏幕不應該使用酒精,手機達人阿Lo解釋,用有酒精成分的濕紙巾,當中的水分可能抹完後會留有水漬,如果沒有貼上屏幕保護貼,更有可能會侵蝕屏幕。他建 議大家,使用眼鏡布配合屏幕清潔劑,或白電油擦一擦,但不要用紙巾,以免刮花屏幕。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困8小時沒人發覺 3歲女校車內焗死

廣東英德市就讀幼稚園的3歲女童鍾淼霖,週三被粗心大意的校車司機和跟車老師遺忘在校車上近8個小時,當地氣溫35℃,加上密封車廂如蒸籠,終令她窒息死亡。其父母接報趕到學校,發現上午活蹦亂跳的女兒,已鼻孔流血而死,傷心欲絕。
警 方調查指,霖霖在11日乘搭幼稚園的第二趟校車返學,到學校後,跟車的黎老師未發現她沒下車,甚至當校車第三趟接學生返學時,黎老師和司機仍然沒有發現霖 霖還在車上。到上課時,班主任發現霖霖沒來上課,卻沒有打電話向家長詢問。直至下午3點40分,幼稚園另一司機洗車時才發現車內被焗暈的霖霖,但為時已 晚。香港急症科專科醫生謝萬里表示,相信霖霖是被困密封高溫的車廂內中暑,引致器官衰竭而死。當局事後將肇事校車司機和隨車老師刑事拘留,學校被停業整 頓。
《蘋果》記者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國產App疑出賣客戶數據

【本報訊】一間手機程式開發公司為《蘋果》進行的分析監測發現,有內地App在用戶不知情下,將手機內的資料上傳至其他公司。
「360手機衞士」是國產的手機安全輔助App,躋身熱門Android免費Apps的頭100名內,但它索取的權限多達44個。
手 機程式開發商Nuthon公司及負責人杜振康,應邀為《蘋果》分析監測發現,該App雖聲稱「全面捍衞你的隱私」,卻會傳送用戶數據到不同伺服器。杜指: 「將你手機IMEI(機身獨特識別碼)同位置數據發送畀一間第三方公司MapBar(圖吧),名義上係幫你追蹤手機,但同時第三方廠商亦會收集活動數 據。」此外,程式標榜節省流量,卻在背景工作中下載了大量不明檔案。
開發該App的奇虎360科技回覆強調,不會將用戶資料提供予第三方公司,「從未發生此類情況」。


「天天動聽」知用戶身份

至於曾躋身第5熱門的「天天動聽」,雖是聽歌App,卻要使用鏡頭和錄音功能。經分析監測發現,它會將用戶的SIM卡編號(IMSI)上傳至伺服器,杜表 示,這是比IMEI更重要的個人資訊,因為只要取得電訊商的IMSI登記人資料,就可以鎖定手機持有人身份。
天天動聽回覆指,這是基於版權問題,因IMSI含有國家代號,能對部份地區的音樂下載試聽進行限制;至於使用鏡頭權限,是供用戶拍攝頭像照;索取錄音權限,則是為未來推出的新功能使用。但杜認為:「佢個功能都未ready,就問定攞權限並唔合理。」
此外,杜也嘗試拆解Viber及WeChat,發現其數據傳輸被加密,一方面可以保障用戶私隱,「但同時間,程式如果將用戶手機嘅私隱傳出去,亦無人可以知道」。                                    


WeChat屢被指監控訊息

                                   【本報訊】剛宣佈海外用戶突破一億的WeChat(內地稱「微信」)及同公司開發的QQ,不時有傳被指會監控及過濾訊息。台灣近期更有立法委員要求在大陸Apps加註「中國在監看」等警告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須保存「危害國家安全、洩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訊息,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胡佳指用微信中招

台灣立委陳其邁早前要求台灣當局對大陸Apps加註警語,如「你的個人資料與通訊內容有可能被中國政府取得」、「你在使用WeChat,中國在監看」。 WeChat回應指,港澳台及海外用戶的伺服器分佈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多個數據中心。
內地不時傳出當局透過Apps進行監控的消息。內地維權人士胡佳去年11月指,懷疑其微信受到國保人員監控,因國保覆述他的話語,「我肯定這話語只透過微信與朋友交流過」。
另一例子是今年六四當日,藝人杜汶澤在facebook表示:「在微信中的朋友圈發六四圖片馬上被河蟹,看來用微信來通訊很危險!」

QQ在2010年也曾被發現會自動掃瞄用戶硬盤、文件。同年有媒體報導,如經QQ登入Gmail,用戶的Gmail賬戶及密碼會被上載至QQ伺服器。 

<蘋果>抽查Android熱門排行榜 社交Apps濫索權限 盲Click失私隱

本報訊, 一項調查顯示,全球310多萬個Android手機應用程式(Apps),有四分一(24%)屬惡意或私隱高風險的程式。《蘋果》抽查也發現, 港人使用的熱門Apps讀取用戶私隱資料的情況嚴重,四分一可讀取用戶的通訊錄、五分一可讀取通話紀錄。 
記者:盧勁業 梁御和

網絡保安公司「趨勢科技」調查了全球310多萬個Android Apps,該公司資訊安全研究副總裁Rik Ferguson訪港時向《蘋果》表示,當中有15%含有惡意程式,即含有病毒、更改手機系統造成破壞或造成用戶金錢上損失的程式;另有9%則為洩露用戶 私隱的高風險程式,因Apps一方面讀取用戶的私隱資料,另一方面卻無加密,等於任人看。
私隱專員公署早前進行的調查,只涵蓋香港 Apps(Android和iOS Apps各30個)。《蘋果》從Google Play Store抽查本港50個最熱門Android免費Apps(當中三成為香港Apps),發現Apps拿取用戶私隱的情況嚴重:使用鏡頭或錄音功能 (38%)、讀取手機通訊錄(26%)、讀取通話記錄(20%)的比率,都比私隱署的調查結果高最少一倍。

可利用錄音功能竊聽

在用戶的八類私隱資料中,有三個Apps取得七類,全為社交Apps(Viber、facebook手機即時通、WeChat)。以權限數目計,也以社交 Apps索取最多,達30至45個;三分二Apps只索取3至19個權限。如用戶拒絕授予權限,便不能安裝有關Apps。
《蘋果》再從首100個熱門Apps中,抽查11個社交Apps,發現只有四個索取「讀取SMS」權限,當中由內地開發的WeChat、微博,更是功能上用不著此權限。
早前美國政府向電話公司收集用戶的通話紀錄,成為國際新聞。其實八成社交Apps(包括全部三個內地Apps)都有讀取用戶的通話紀錄,且多是功能上毋須的。Rik Ferguson對Facebook App索取此權限感驚訝,因兩者根本用不著此功能。
抽查中的所有Apps,都有索取「完整互聯網存取」權限。Rik指,這權限等於容許Apps存取你手機媒體庫上的相片及影片,「如果開發者有惡意,它可以直接將你的相片上載到他的伺服器上」。
Rik又為《蘋果》示範,利用一個簡單的App,獲幾個授權,就可利用手機的鏡頭或錄音功能,在用戶毫不察覺的情況下,進行竊聽(或偷拍)等監控,根本毋 須安裝間諜程式,問題只是開發商會否這樣做。

開發商「想做乜都得」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電子及資訊工程系主任趙炳權也表示,Apps的權限,一經授予,開發商「想做乜都得」,也不受當初說明的用途所限,「有啲軟件亂 嚟嘅話,你一授權畀佢睇(如通訊錄),佢就攞曬資料掟曬畀人、賣畀人都得㗎」。
私隱署表示,該署只能規管本地的資料使用者,但如有市民投訴外地App,該署也會按既定程序處理。

安裝Apps安全貼士

‧只從可靠的官方程式庫,如Google Play Store下載Apps。
‧下載前,留意程式要求的權限,是否和用途相符,如聽歌程式理論上毋須讀取SMS或自動撥打電話。
‧留意開發商是否具聲譽和可靠,對不知名開發商多加留意,有懷疑就不要下載。
‧ Apps被下載數量越大,理論上較安全;同時留意App Store的評分和評語
查看開發者網站,網站規模通常是開發者的可靠指標之一。
‧更新程式時,須留意權限有否更改。

有牌黑客示範用App竊聽

在歐洲多個資訊安全組織擔任要職、擁有「道德黑客認證」(有牌黑客)的Rik Ferguson,來港出席資訊保安會議期間,為《蘋果》示範簡單的App,如何進行竊聽和讀取用戶短訊。
1)Rik預備簡單的惡意App,在一部Android系統的目標手機安裝。
2)Rik使用自己的手機(左),向目標手機(右)用SMS發出「This is your master!(這是你的主人)」指令;目標手機自動傳回SMS「I am ready to serve you(我已準備好為你服務)」;Rik再以SMS發出監控指示,包括錄音一分鐘。
3)目標手機無聲無息地開始錄音一分鐘,然後檔案上載至暫存空間SendSpace(圖),並將連結用SMS傳給Rik的手機,惟屏幕顯示毫無動靜。
4)Rik在電腦打開連結,收聽竊取的聲音,並觀看截獲的短訊。他指只需四個權限:完整的互聯網存取權、使用錄音功能、接收SMS、發送SMS,就可做 到。

政界人士反應

陳淑莊(公民黨前立法會議員):
我裝App之前都會特別留意要啲乜嘢權限,如果會存取聯絡人資訊、同地點位置嘅App,就會加倍小心。

范國威(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
Server(伺服器)喺大陸嘅App,通訊內容有機會俾人睇到,我好少用。斯諾登事件反映科技監控易如反掌。


莫乃光(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
我自己只用主流嘅應用程式。香港議員對科技安全認知普遍唔夠,試過搞電腦安全講座,個個議員都唔嚟!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醫療新知: 跑步令骨骼更有彈性

很多人認為跑步會傷膝,美國一項分析近9萬名跑手及快步行者的關節健康,結果為跑步平反,發現有長期跑步習慣的參加者,患上膝關節退化比率,較快步行組低 15%至18%,跑步組的體重控制效果更比快步行組理想,顯示跑步不傷膝之餘,更有助強化下肢關節,因為適當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新陳代謝,令骨骼更有彈 性,增強負重能力。
研究又發現愛跑步的人,罹患關節炎或需接受髖關節置換的比率也較低。不過,跑得太多或太長還是會傷膝,綜合研究數據建議,在跑步前一定要做足夠熱身,每次以跑三公里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