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恐怖車禍4死14傷 小巴捱貨車撞 B女飛出亡

本 報訊】元朗八鄉昨發生4死14傷恐怖車禍,一輛中型貨車在錦上路及東匯路十字路口突駛出,猛撞一輛滿座專線小巴,撞車歷時僅3秒,但小巴幾乎拋起,衝前 10米猛撞路邊鐵欄翻側,其間有乘客拋出車外,有人被車身壓住,包括3個月大女嬰在內共四乘客當場死亡。警方以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拘捕貨車司機。
記者:黃江奇 張家豪 徐雲庭
肇事的專線小巴是608線,行走元朗市中心至八鄉橫台山,18名死傷者包括小巴司機及17名乘客,他們大部份是橫台山村居民,警方事後聯絡橫台山村村長, 以接觸死傷者家屬,警方呼籲目擊者提供資料。至於被捕貨車司機(70歲)在事件中無受傷,他亦通過警方酒精測試,至今晨仍被扣查。
大車禍至今釀成4死14傷,四名死者包括3個月大女嬰及一男兩女(53至58歲),他們當場死亡,而14名傷者(9至65歲)中至少四人危殆,他們分別留醫屯門及北區兩間醫院。

貨車停下28秒後突衝燈

這宗恐怖車禍發生於昨下午4時40分,據讀者提供片段可見,肇事中型貨車沿錦上路慢線到東匯路交界處燈位停下,當時毗鄰兩線車輛亦停車,可是中型貨車等候 28秒後突然起步,緩緩駛出十字路口,此時一輛九巴由東匯路向石崗方向駛去,九巴車長發現貨車駛出立即停車,但沿慢線行駛的專線小巴則疑視線受阻未察覺貨 車,結果直駛出十字路口,當場遭貨車攔腰猛撞。
由於衝力強大,小巴被撞至幾乎拋起,當時車頭及車身玻璃大部份撞爆,小巴續衝前10米,撞向路邊鐵 欄才停下,車身繼而向左翻側倒下。從撞車片段可見,小巴由被撞至翻側倒臥歷時僅3秒,過程中有乘客由右邊車身拋出車外,亦有乘客跌出座位人疊人,同時有乘 客遭車身壓著,其中車尾一名女乘客更被座位夾著。65歲小巴司機亦受傷。
現場消息稱,當時車上傳出呼叫救命聲音,受傷乘客一度伸手出車外求救,有目擊者表示見到有人身首異處,地上遺下懷疑頭蓋骨及腦部組織,而路面更滿地玻璃碎片,部份碎片染血,場面怵目驚心。

家屬在現場停屍間認屍

大批警員、消防和救護員接報趕至拯救,據知當時救護員發現一男兩女小巴乘客當場死亡,其後在車廂內發現一名3個月大女嬰,女嬰本由同行外婆手抱,但在車禍 中她被拋出跌在車內面色發黑,救護員檢查證實死亡。
由於現場有多名死者,救護員替死者蓋上黑膠袋遮蔽遺體,消防處亦在現場設置臨時停屍間存放屍體,其後多輛救護車及消防坍塌搜救隊增援而至,消防員續救出包括9歲女童及長者在內14名傷者,救護員傷者急救後分批送院救治。

警方事後封鎖現場十字路口調查,其中肇事貨車車頭撞毀。至晚上7時許,包括女嬰家屬等多名死者親友到達現場的臨時停屍間認屍,他們神情哀傷,其中一名男親 友一度跪地飲泣,另有女親友傷心過度需要他人攙扶。其間其中一名男死者的家屬帶同祭品路祭,親友冒著寒風焚燒冥鏹,場面淒清。至晚上10時許,仵工到場將 4名死者的屍體移送殮房,其後警方陸續解封現場。

死傷者人數

死者:4人
張沚喬(女嬰)3個月大
鄧東禧(男)58歲
陳桂英(女)58歲
陳桂珍(女)53歲

傷者:14人
情況危殆:
1男3女(包括女嬰外婆及細姨)
情況嚴重:1男2女
穩定及滿意:2男5女
資料來源:警方




  【本報訊】涉事被捕貨車司機(70歲)事件中無受傷。有目擊者稱,意外後多名市民及司機跑至出事小巴幫忙,有的報警求助,有的協助救人,氣氛緊張。但無受傷的肇事貨車司機落車後,未見他走向小巴瞭解或協助傷者,反而在貨車車頭徘徊,檢視車輛的損毀情況以及拾回拋出車外的物品。其後貨車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 他人死亡而被捕。


11噸撞擊力致乘客拋出車

工程師盧覺強看過市民提供的撞車片段,估計事發一刻撞擊力高達11噸,強大撞擊力導致小巴車窗玻璃當場爆裂,更有乘客被拋出車外,再遭小巴車身壓住,引致多人死傷。
元朗區議員黎偉雄指,這次大意外再次凸顯錦上路交通問題嚴重。他指近年八鄉一帶有多個樓盤落成,有大批市民入住,因而上下班及傍晚時分路面交通擠塞,而附近多個樓盤正大興土木,其中錦上路西鐵站及八鄉維修中心將提供8,700個住宅單位,預計落成後交通更繁忙。
黎偉雄續稱,去年錦上路發生逾70宗交通意外,他曾要求運輸署擴闊錦上路但未被理會。他指,錦上路大部份路段單線行車,事發現場已擴闊至三線,但繁忙時段仍塞車,希望今次車禍後運輸署盡快開展擴闊錦上路工程。
■記者鄭翰斌、姜偉康

.


  【本報訊】元朗錦上路發生的恐怖車禍,被撞至翻側的為來往橫台山及元朗的608號專線小巴。有經常乘搭小巴出入的市民指,該路線只有數架車有安全帶,行車 時亦不穩定,「係咁chok嚇chok嚇」,今次意外後,會考慮轉搭其他交通工具。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建議小巴座位加裝感應裝置,若果乘客無 扣上安全帶,便發出聲響,令司機注意並加以提醒。
曾乘搭該路線的元朗區議員鄺俊宇指,608路線途經橫台山、八鄉、錦上路一帶,每日上、下班時都有很多市民乘搭,車程大約25分鐘。他解釋,除了該小巴外,只有64K巴士駛經同一路線,惟該巴士的班次極疏,「走咗一班,就要等幾個字」。所以居民一般會選擇小巴出入。

議員倡增感應裝置

乘客馬小姐經常搭該小巴陪伴男友回家,她指該路線只有很少車輛有裝安全帶,夜間司機駕車亦很不穩定,「成日都chok嚇chok嚇,我男友有時俾架車搞到想嘔」。
發生意外後,她坦言很擔心,會考慮改乘其他交通工具,例如紅色小巴。每日都搭608號小巴出入的葉先生稱,看過涉事片段後,覺得該小巴車速明顯較快,「平時搭係慢啲」。自言平常少用安全帶的他指,日後會謹記扣上安全帶,保障自己。
近 日有小巴要求增加車廂座位,惟司機在車廂前方,難以觀察到每一名乘客是否已扣上安全帶。田北辰建議要求座位增加感應裝置,若乘客無扣安全帶,便會響起警 示,司機可加以提醒。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鄧家彪則認為有必要討論是否加強乘客無扣上安全帶的罰則,警方亦應加強巡查。
■記者廖梓霖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車廂勁臭點算好 教你五招避VOC

私家車內籠有一陣刺鼻「膠味」,是車輛零件散發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作怪,高濃度VOC令人頭痛、嘔吐,長期損害肝腎和神經系統等。有驗證機構在 內地進行車輛測試,發現四成VOC超標,本港暫無法例規管車廂VOC,《蘋果》邀請化學實驗室主管和環境學者,介紹五招改善車廂VOC。

記者:潘柏林

本 港現時無指引或法例規管車廂VOC含量,業界多重視家居、辦公室裝修釋放VOC。驗證機構德國萊茵TUV去年協助深圳消委會抽查51輛私家車車廂空氣,將車輛門窗關閉兩小時,再量度車內污染物積聚情況,4成車輛車廂空氣VOC含量超出中國《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標準,部份車輛更錄得致癌物質甲醛超標 4倍、具刺激性的乙醛超標3倍。

受測試車輛包括日產、歐美產和國產車輛,但公司拒絕透露何款車輛或品牌超標,僅稱部份車款香港亦有使用。德國萊茵TUV化學實驗室經理錢偉綿指,VOC來自儀表板、人造皮、軚盤、腳踏等,建議五招改善VOC濃度。

第 一招建議車主晴天時在露天停車場泊車,讓車輛暴曬。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郭海指,高溫下VOC會加快釋放,但他建議要稍微開車窗,讓車廂內的 VOC釋放到大氣。第二招是避免使用含VOC的空氣清新劑前,郭海指清新劑雖然可消除異味,但部份成份含有VOC,不宜在車廂內使用。

第三招是在車廂內放置活性碳,有助吸附VOC。郭海提醒若覺得車廂VOC濃度高,可考慮隔幾日換一次活性碳。第四招是長時間泊車後,打開車窗15分鐘減低VOC濃度。郭海指此招要視乎車外的空氣,若車外空氣VOC濃度比車廂更高,會有反效果。

最後一招是選擇用料方面,錢偉綿建議買真皮坐椅多於假皮,真皮雖然釋放甲醛,但揮發較快;而假皮用聚氨酯(PU)製造,加入很多溶劑,會長期釋放VOC。郭 海認為此招或許有用,但買真皮坐椅則要看車主能否負擔。他指車輛要減排、車廠選用釋放較少VOC的物料製作零部件,才能從根本減少VOC。

錢偉綿建議準車主買車時留意車廂氣味,「如果新車發覺陣味好大,好大膠味有機會可能係PAH(多環芳香烴)或者其他有機溶劑,如果入到去一聞到已經好刺鼻, 相對VOC含量會好高。」澳洲一項研究指,新車落地後有良好通風,每過一星期車廂VOC濃度下降2成,直至6個月後變得穩定

中文大學公共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提醒,新車內籠皮面、物料可能添加溶劑作防蟲防腐處理,VOC濃度較舊車高,小朋友、長者和呼吸道敏感人士易受刺激,建議車主打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坐得多壞處多 日做運動一個鐘都補唔返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坐得多」有害健康,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早死風險,即使有運動習慣,也未必能抵銷久坐的壞影響。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正研究,使 用可調較高度的辦公桌,能否改善人體的筋骨健康、情緒、疲倦程度及工作滿足感等。本港專家教路,上班族平日可多行樓梯、少乘電梯,或在枱底做「踩網球」等 伸展運動。
記者:梁麗兒

NHS的有關研究正在當地三間醫院進行,研究人員安排院內醫護使用可調較高度的辦公桌,包括用電腦期間可站立辦公,並提醒參加者要定時休息,進行伸展運 動。負責研究的專家認為,站立辦公桌可減少久坐的時間,對健康有幫助,曾有研究指出,若每日連續坐8至9小時,即使再做1小時運動,都未能大減久坐的不良 影響。

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去年一項涉及2,000人的研究,發現長時間坐著不動,血管內的脂肪累積會增加,無論曾進行多少運動,也不會減低壞影響,估計「坐得多」長遠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香 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向《蘋果》表示,都市人生活繁忙,經常加班工作,放工後易感疲累,難以每日做運動,「放工都成個人散曬,好難叫人返到屋企 仲做運動或企多啲」,但只要多動腦筋,都可以增加活動量,例如辦公室一族可多與同事直接面對面溝通,取代電郵,也可在枱底進行腳部伸展運動,例如「踩網 球」。每坐每半小時進行伸展,若「無時間」簡單如伸懶腰也可以。另外,簡單如做家務,包括拖地等,其實都可以消耗能量,如放工後仍有精力,做家務也是不錯 選擇,另不妨趁假日約人打羽毛球或行山,多做運動。

【多郁動貼士】
‧多上落樓梯、少搭電梯
‧使用距離座位較遠的洗手間
‧直接與同事對話,減少坐著發電郵溝通
‧趁午飯或下午茶時間,離開辦公室落街「鬆一鬆」
‧在枱底進行腳部伸展如腳板「踩網球」
‧每坐半小時便進行伸展運動
‧錯誤姿勢會令肌肉變僵硬,影響活動意慾,宜保持正確姿勢
‧做家務消耗能量
在車廂內站立
資料來源: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電召車涉違法接客 Uber疑屬白牌車 乘客遇意外無保障

 【本報訊】手機App電召貨Van和轎車近年大行其道,香港理工大學今年初派調查員「放蛇」,測試Uber、GoGoVan等電召車輛服務,發現逾九成貨 Van「不務正業」,明知調查員沒有載貨,仍違法提供載客服務。受查78架Uber出租的轎車涉嫌全數沒有出租車許可證。運輸署指安排私家車作出租或取酬 載客是違法行為,的士業界批評非法載客影響生計。
記者:潘柏林 蔡朗清

理大針對App電召貨Van進行394次乘搭測試,發現僅6%司機因客人沒有載貨而拒載,而77%司機根本不問乘客有否載貨。根據《道路交通條例》,任何 人使用輕型貨車以出租或取酬方式載客,即屬違法。運貨變載客生意,但三成貨Van乘客位沒有安全帶,有安全風險。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估 計,本港有5萬輛貨Van,按區域定額收費及較的士便宜一成車資,搶去不少的士客源。


的士業界:搶走兩成生意

攻港一年Uber除提供電召貨Van,亦有出租豪華車。理大調查發現,全部車輛涉嫌沒在擋風玻璃張貼出租車許可證,疑屬非法經營「白牌車」,司機平均月入 達4萬元,最高達8萬元。被指涉沒出租車許可證,Uber至昨晚截稿前未有回應。運輸署發言人表示,安排私家車作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必須符合法例要求和 出租汽車許可證的發證條件,違例首次定罪可處罰款$5,000及監禁3個月。
理大專上學院講師唐慶恩指,白牌車沒有第三者保險,一旦發生意外,乘客便沒有保障。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指,白牌車問題2007年已有,至今搶走兩成的士生意,下週會發動業界示威,並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
專 營的士App「快的Taxi」香港城巿經理吳澍基稱,本港對商務車需求甚大,公司近月與有營運牌照出租車公司合作,已試行電召高級商務車服務,「好似行政 人員機場落機,要部商務車先切合身份」。傷殘人士乘客亦指商務車方便上落,亦有住得偏遠的客人指,付高一點車費預約商務車,較截的士方便,「肯定有車到, 車費貴啲都值得」。


Uber車靚服務好 貴的士一倍

                                   【記者試坐】
理大調查指Uber提供高檔次出租車服務,不乏名牌車平治、特斯拉(Tesla)等。記者昨實測Uber手機程式召車服務,一輛價錢逾70萬的Tesla Model S到場,司機身穿恤衫兼打領呔,記者甫上車便送上一樽蒸餾水,又細心問候車廂溫度是否舒適。
記者從北角坐Uber電召車到調景嶺,路程非常舒適,司機只有一次駛錯方向,「埋單」173元,較的士貴約一倍。
Uber手機程式須先作簡單登記,輸入信用卡資料支付車資,然後搜尋附近有否空車,可選擇乘坐轎車、客貨車和的士。若附近有多架轎車,更可選心水車款。

全職司機日賺$2,000

記者等10多分鐘後便上車,車上並無貼出租車許可證。負責接載的司機彬彬有禮,亦非常健談。他自言仍是兼職階段,選用特斯拉電動車既可免去首次登記稅,亦 可免除燃油開支;據資深同行經驗,全職做高級出租車司機,每日最少賺1,000多至2,000元。

司機指Uber轎車客源來自白領,亦有未夠18歲不能駕車人士。他們寧願繳付更貴價錢換取舒適旅程。司機續說,客人以信用卡向Uber轉賬,不擔心工作會違法。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田螺車俯衝 壓扁私家車 一死一命危

 【本報訊】港島瑪麗醫院對開薄扶林道昨午發生一死四傷恐怖車禍,一輛混凝土車(俗稱田螺車)沿小路落斜時疑腳掣失靈,田螺車恍若砲彈衝向薄扶林道,一秒間 打保齡般狂撼一輛私家車,再撞翻一輛客貨車,繼而將私家車推向對麵線再撞一輛七人車,其中私家車如三文治般被夾中間,全車嚴重變形,車上菲籍女傭司機與女車主乘客同被困車廂,經消防救出後,菲傭傷重不治,女車主亦命危;另三車男司機亦告受傷。警方正調查車禍起因。
記者:張培生 馬耀文 鄭大康

菲籍女死者(53歲),是同車命危女車主朱慧儀(55歲)的家傭兼任司機。朱與丈夫育有兩女,一家居於北角英皇道柏景臺。據稱,朱任職投資界,於2004 年考獲證監會牌照,可做股票及證券買賣以及資產管理等投資業務,2011年她更自立門戶,開設投資公司做生意。

花近兩小時救出女司機

現場為薄扶林道近心光學校,一條由瑪麗醫院駛往薄扶林道的無名斜路,斜路行駛車輛上限三噸,斜路對上有兩個地盤,分別為瑪麗醫院重建地盤及土木工程署地盤。
昨 下午5時許,肇事田螺車沿斜路駛落薄扶林道時,司機報稱腳掣失靈,田螺車俯衝而下,並在衝出薄扶林道向香港仔方向車線時,先撞向正於慢線的一輛紫色私家 車,再撞在快線的一輛客貨車,客貨車車尾被撞至打觔斗後翻正,車上司機受傷。而田螺車撞翻客貨車後,再將撞到的紫色私家車推過對麵線,猛撼一輛沿相反方 向、於快線行駛的白色七人車,三車鏟向路旁鐵欄及大樹才停下,碎片四濺。



                                    

由於撞力甚猛,紫色私家車如三文治般被夾在田螺車與七人車之間,車身嚴重扭曲,車上菲籍女司機及朱姓女乘客重傷被困,田螺車司機及七人車司機同時受傷,七 人車司機爬出車外待救。警員及消防救護員到場,封鎖現場四條行車線,以便搶救兩被困女傷者,消防坍塌搜救隊及一隊醫療隊到場協助。
消防港島西區署 理指揮官陳炳強稱,由於被夾在兩車間的私家車扭曲變形,不能正常從門窗救出被困傷者,需花時間及小心地剪開車頂,騰出空間才可救出傷者。消防員花了50分 鐘先救出女乘客送院,其後又用纜索嘗試將七人車拉開,至晚上近7時再救出菲籍女司機,其中司機送院搶救不治。現場交通因車禍嚴重擠塞,車輛大排長龍。
港 島交通意外調查組署理總督察鄧漢明稱,出事斜路路段不准三噸以上貨車行駛,而肇事混凝土車初步評估超過30噸,正循有無人違反交通條例、司機駕駛態度及道 路結構調查。現場對上有兩個地盤,未知涉事混凝土車屬哪一個地盤。




                                   【重達30噸】
田螺車失控狂撼三車的瑪麗醫院無名斜路,專家估計斜度至少達 13度,現場路面豎立有禁止「三噸或以上重型車使用(有許可證例外)」警告牌,但肇禍田螺車料重達30噸,是限制重量的10倍。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 培質疑,即使肇禍田螺車機件正常,在這類大斜路行駛時也可能因煞車系統無法負荷而發生意外。
不過李耀培解釋,若30噸重的田螺車申請了許可證,是可合法在上述大斜路行駛的,但合法不等如安全,因重型車在大斜路行駛是極難煞車的。較理想做法,是當局規定重型車只可在深夜至清晨在非繁忙時段駛經大斜路,減少意外時撞向其他車輛的危險性。
李補充,現場車路未見煞車痕,不排除田螺車煞車用的「風鼓」發生問題。
■記者莫家文


                            【逃過一劫】
薄扶林道昨午恐怖車禍一刻,驚心動魄,在港島一國際學校工作的 謝先生下班後駕車載同女同事,剛巧尾隨其中一輛肇事的七人車,他目擊田螺車從小路衝下來,一秒間連撞三車,他事後猶有餘悸表示:「耷(煞車掣)嗰時腳都 震,如果我行快啲,我知道就係我喇,好多碎片飛埋嚟,好似拍戲咁,架車(田螺車)都冇停過,中間架車仲夾到扁曬,呆咗一陣,係喎!要報警!」
謝又稱,平時行過現場可能已經爬頭,幸當時載有女同事,所以車速較慢,慶幸逃過一劫。


客貨車凌空打觔斗

事發後現場碎片橫飛,女途人陳小姐亦險被「玻璃雨」濺中,她驚魂甫定後直言:「(假如)行埋兩步,啲玻璃就插曬上身!」她在瑪麗醫院一地盤擔任文職,當時 剛下班,如常沿斜路行落薄扶林道,惟途中突然聽到「呯」一聲恍如爆炸巨響,她一轉身,即見一輛客貨車四輪朝天,其後再凌空打了個觔斗,大量碎片如雨散下, 她幸無受傷,有驚無險。陳又稱,初時只見一輛客貨車反轉再反轉,豈料「一秒之間就見到白色車同田螺車夾住咗佢(紫色私家車)」。
■記者梁煥敏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安全上坡小知识正确胎压顾舒适 102

Use Internet Explore to copy and plastic
Copy the  通用代码: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司機熟悉路段易掉以輕心

【恨錯難返】
舞蹈教師不幸遭垃圾車輾斃,汽車專家李耀培表示,車禍顯示有多年駕駛經驗的職業司機,可能因每日都駕車駛經相關路段而掉以輕心,因一時疏忽而釀成悲劇。李呼籲所有司機踏上車廂一刻,就要小心駕駛,如身體不適,切勿駕車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表示,是次車禍中的死者很無辜,因為她當時並非身處馬路上,而是在一個視野廣闊的空地上,死者當時沒有見到垃圾車駛至,亦無聽到司機響號示意,轉眼就被撞倒,慘死輪下。
李耀培相信,肇事垃圾車司機當時的視野相當清楚,因為車輛的駕駛室較高,加上現場沒有大型物件阻擋視線,故此估計司機因一時疏忽而引致意外,「好多時職業司機都以為揸咗嗰條線幾十年,唔會點出事,可能因為咁,一剎那唔小心就出事」。
■記者李豪傑